var _bdhmProtocol = (("https:" == 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) ? " https://" : " http://");
docu...
虹桥枢纽公共事务中心上的楼宇太阳能一体化运用
虹桥枢纽公共事务中心的屋顶花园
分布式能源供应、楼宇太阳能一体化运用、屋顶花园……上海首批8个低碳实践区之一的虹桥商务区,经过三年研究实践,已经在探索城市功能区低碳发展上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。今天下午,记者跟随上海市科委一同来到虹桥商务区,揭秘上海首个低碳实践区的“低碳密码”。
虹桥商务区的低碳设想最早始于2009年初,以往提到商务区、CBD(中央商务区),人们的印象总少不了摩天大楼比肩而立,但是临近机场的虹桥商务区有着48米的高度控制线,这决定了虹桥商务区必须走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区域供能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
大城市90%以上的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。因此,虹桥商务区的低碳实践从能源使用入手,区域集中供能就是供能优化工程的核心内容。所谓区域集中供能,就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群,由一个或多个能源站集中制取冷水、热水或蒸汽等冷热媒,通过区域管网输配到各单体建筑内,为用户提供能源服务。相对于传统集中供电系统,区域集中供能有节能、高效、环保和安全等特点,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。
上海申虹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林桂祥告诉记者,在建的“虹桥商务区核心区(一期)区域供能项目”是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在商务区的实践应用。经相关研究表明,采用此项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可由传统供能系统的35%提高到80%左右,仅此核心区年节约标煤近4000吨,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.5万吨。“目前南北两个能源中心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,进入安装调试设备阶段,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供能项目。”此外,虹桥商务区还将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整个商务区能源消耗,今后将运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商务区能源生产、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。
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
研究表明,建筑能耗是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源头,因此虹桥商务区内新建建筑运用了楼宇太阳能一体化应用、水循环系统等科研成果,采取各种节能手段和措施,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,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95%,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50%。
2011年投入使用的“虹桥商务区公共事务中心大楼”是商务区首个获颁绿色三星的建筑。年初结构封顶的“虹桥绿谷”东区项目是国内首创整体绿色三星总部街区,全部7幢办公楼均通过绿色建筑评审,大楼的采暖、通风、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六成以上。
密集的建筑中将“见缝插绿”
低碳,第一眼就该是绿色。根据商务区核心区在空间布局上小街坊、高密度、低高度的形态特点,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将采取先进绿植技术,打造成为全面覆盖、错落有致的屋顶绿化示范区,从空中俯瞰,整片商务区是一片绿色的海洋。
根据规划,虹桥商务区内将以公园绿地、滨江绿带和道路绿带等形式布局绿化系统,植物园、市政设计院专门选取了种类丰富、固碳能力强的绿化植被,提供给商务区内四个大型公园建设参考,并在商务区大部分楼宇上实施“见缝插绿”的立体绿化、垂直绿化、屋顶绿化,从而大大提升二氧化碳吸收能力。【红尘有你】
var _bdhmProtocol = (("https:" == 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) ? " https://" : " http://");
docu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