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QQ:
      杂志订阅

      编辑

      网管

      培训班

      市场部

      发行部

电话服务:
 010-82024981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页
AI数据中心泡沫已超25年前互联网狂热?
  • 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1月表示,2024年全年数据中心行业的并购交易飙升至创纪录的730亿美元,而更多投资者仍在排队争夺市场份额。

    Digital Realty公司(自称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、托管及互联服务提供商)的高级副总裁Fabrice Coquio,经历过互联网早期的狂热时期,或许比大多数人更有资格发表观点。是否存在泡沫?
      
      "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25年,见证了起起落落。当前市场无疑处于极度乐观状态,尤其是因为人们对AI所需基础设施的预期,"他告诉《The Register》。他拿起一盒舒洁纸巾打趣道,若在千禧年之交告诉投资者"互联网藏在盒子里",他们会抢着购买;"今天我若说盒子里有AI,他们也会买。"
      
      "是否存在泡沫?有可能。我看到了风险——当房地产领域的传统投资(如住宅、物流等)不再吸引人时,人们会将巨额闲置资金投向新领域,比如数据中心。"他补充道:"在英国、法国、德国,一些毫无经验的人突然涌入……他们根本不懂AI和数据中心,却仍在投资。这就是典型泡沫的表现。"
      
      但与此同时,AI的驱动力是否真实?Coquio认为是的:"AI将为企业乃至个人带来难以置信的生产力提升,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。"微软、AWS和谷歌已向AI投入数十亿美元,既投资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以抢占市场,也斥资建设训练模型的基础设施或向客户销售软件。目前市场看似头重脚轻,股东开始感到不安。
      
      Coquio表示:"AI的成熟会很快吗?我不认为。云计算用了十多年才走向成熟。AI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"而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(Deepseek)1月的亮相,暴露了AI行业(数据中心加速建设的主因之一)可能建立在流沙之上——该公司对其模型训练成本和性能的声明无法验证。随着投资者质疑"购买昂贵GPU是否是构建大语言模型的最佳(或最具成本效益)方式",美国AI企业的股市暴跌。尽管如此,大金主们仍在坚持,毕竟已投入太多,保持信心总比承认失败强。就连警告数据中心市场过热(新站点建设过多)的阿里巴巴,也计划继续向新数据中心投入数十亿美元。
      
      麦肯锡指出,未来对数据中心容量的需求取决于多个"仍难精确量化"的因素:"先进AI用例的采用速度、不同芯片类型的功耗差异、AI工作负载在云与边缘计算间的分配比例,以及AI对算力、存储和网络的需求平衡。"为稳妥起见,麦肯锡描绘了多种情景:预计2023-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需求年增长19-22%,达到171-219千兆瓦(GW);小概率情景下需求可能增长27%至298GW。这相较于当前60GW的需求,可能引发严重供应缺口。为避免短缺,全球需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内建成自2000年以来两倍的数据中心容量。
      
      Omdia数据中心计算与网络高级首席分析师Manoj Sukumaran预测,服务器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2900亿美元(2023年为2300亿美元),"增长由AI加速计算的扩张驱动"。其同事AlanHoward(负责数据中心和托管服务研究)补充道:"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和整个托管行业将继续快速增长。追逐千兆瓦级园区项目的开发商值得关注——这类总体规划的能源园区通常需要多年建设,可能带来市场饱和风险。"
      
     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不认同将当前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类比的观点:"AI的大部分应用和变现是真实的。领先的云AI细分市场年增长率超100%,并创造可观收入。互联网泡沫源于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对投资者的误导,是群体非理性狂欢的极端案例。"
      
      Gartner杰出副总裁分析师John David Lovelock则提出不同视角:"企业对生成式AI的商业价值预期正在降温。"尽管DigitalRealty深度参与其中,但Coquio强调AI并非唯一驱动力——互联、内容分发、卫星通信、数字媒体和云计算同样重要。"我们每天为微软、甲骨文、欧洲企业部署新云容量;AI只是新增的一层。传统企业仍像25年前一样,将本地设备迁移到我们数据中心。需求始终存在。"
      
      不过Digital Realty也感受到行业变化:"作为综合服务商,我们从单机柜到50/60兆瓦项目均可承接。目前全球60%的订单来自20家客户。"这些超大规模客户包括17家美国公司和3家中国公司(如AWS、微软、Meta、阿里巴巴等)。"多数已完成通过多个托管服务商布局全球的阶段,现正缩减合作伙伴数量——要么自建更多设施,要么仅保留能提供互联和客户聚合等核心服务的供应商,"Coquio透露。
      
      数据中心比以往更'热'
      
      随着超大规模企业要求托管服务商降价,只有巨头或专精特定高利润市场(如发达国家的利基领域)的玩家可能存活。"在英美德法等成熟市场,可能会出现整合,部分项目可能烂尾。"Coquio警告。
      
      当高歌猛进的数据中心行业沉迷于云端的幻想,或许除了被过度炒作的AI技术,还有其他因素可能让其坠落。上升的终将下降,关键在速度和时机——但愿所有参与者能为颠簸着陆做好准备。
      
      中国‘智算集群’向左走,向右走?"
      
      当全球深陷AI算力军备竞赛,中国的"东数西算"工程已悄然铺开——西部荒漠中拔地而起的数据集群,正与东部沿海的智算中心遥相呼应。这片土地去年新增的智能算力占全球三成,却同样面临过热隐忧:某西部省份半年批复的算力项目已超其2030年规划总量。
      
      "我们正从‘机房基建竞赛’转向‘软硬协同突围’。"工信部智库专家坦言,"与其纠结于英伟达芯片断供,不如押注存算一体、光子芯片等‘非对称路径’。"与此同时,三大运营商开始将液冷PUE值压向1.1,试图用绿电消纳破解"比特粮仓"的碳锁困局。
      
      或许中国算力中心的终极答案,藏在华为任正非三十年前的论断里:"快慢之间,要敢于在‘无人区’修窄路。"当全球资本在AI泡沫中醉舞,这里的建设者们必须证明:真正的数字地基,从不是靠GPU堆砌,而是用瓦尔特·本雅明式的"新野蛮思维",在过热时代浇筑冷逻辑。
      
      编辑:Harris
      
      

    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1月表示,2024年全年数据中心行业的并购交易飙升至创纪录的730亿美元,而更多投资者仍在排队争夺市场份额。